最近,港股新股市場迎來一波小牛市。上周,魯大師(3601.HK)上市兩天上漲了304%,傲迪瑪汽車(8418.HK)更是只花了4個交易日就達成10倍股的成就。
港股打新市場顯然又迎來春天,那么投資者要用什么樣的策略,才能跟上這波節(jié)奏呢?
一、方向一:短線投機
一家公司在初上市的時候,往往也是市場開始接觸這家公司的時候。這個時候,大部分的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是不夠深入的。
因此,除了少部分急需資金而被迫"流血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公司的新股定價是對公司的大股東及基石投資者有利的。
筆者對2017年1月1日后上市的共483只新股的表現(xiàn)進行了統(tǒng)計:
首日收漲股票的有291只,漲幅在10%以上的有161只,在50%以上的有59只,跌幅在10%以上的有62只ipo上市,在50%以上的數(shù)量為0。
但是把時間拉長到現(xiàn)在,收漲的股票數(shù)目大幅減少至130只,漲幅在10%以上的有102只,50%以上的有53只。相反,下跌的公司則大幅增加,483只股票里面,有162只跌幅在50%以上,甚至還有9只跌幅高達90%以上。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大部分新股存在"出道即巔峰"的尷尬情況。
因此ipo上市,大部分的新股交易實際上是一個博弈的游戲,投資者并不能用投資的心態(tài)去參與。
看基本面,你就破功了!
按照索羅斯的說法,這個游戲的玩法就是找到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游戲。
那么,打新游戲應該關注哪些點呢?
第一點是市場情緒。
既然是炒作,那么參與者的情緒就很重要。
如果我們把整個市場看成一個蓄水池,一旦資金如潮水般涌入市場,市場整體的估值中樞勢必水漲船高。而且,這時候投資者風險偏好極高,股票概念是越"虛"越好,如果還能夠貼近投資者的日常生活,那無疑是"錦上添花"。
在打新這樣一個博弈的市場,這種效應更是會放大數(shù)倍。
從2017年到現(xiàn)在,港股經(jīng)歷了一個牛熊交替的周期。17年1月份到18年1月份是港股"大時代",恒生指數(shù)整體上漲了45%,17年7月份和18年1月份尤甚,分別上漲了6%和10%;18年2月份開始,受到貿(mào)易戰(zhàn)的影響,港股市場交投慘淡,恒生指數(shù)全年下跌24%,其中2月份、6月份和10月份分別下跌6%、5%和10%。
這幾個區(qū)間的新股表現(xiàn)也和大市基本相符。
第二點是股票的概念。
新股假如碰上了"當造"的市場概念,炒作的"火候"往往會更足。
比如在今年3月份,物管股投資情緒火熱,整個物管板塊在這個月上漲了12%。這個時候,同屬物管概念的奧園健康(3662.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當天即上漲21%,一周內(nèi)上漲了40%,充分享受到了概念的紅利。
相反,假如概念遇冷,新股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如去年游戲行業(yè)發(fā)生的版號停發(fā)事件,導致6-8月份整個游戲板塊下跌了30%,這期間上市的第七大道(0797.HK)、指尖躍動(6860.HK)等股票,表現(xiàn)也就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了。
第三點是股票的流動性。
就短期而言,股價幾乎是由供需關系決定。如果某股票在市場上流通盤極少,那么,僅僅需要少數(shù)資金就可以上演逆天表現(xiàn)。相反,如果某股票流通盤過多,那么礙于剛才所講的估值因素,如果缺乏極其亢奮的情緒支撐,投資者預期就很容易產(chǎn)生動搖,從而導致股價承壓。
簡單來說就是籌碼集中,街貨少,股價就比較好拉升。
這里有一個判斷籌碼集中度的小竅門。
一般新股在公開發(fā)售時,會把發(fā)售股份數(shù)目分為兩部分。
一是公開發(fā)售部分,二是國際配售部分。通常比例都是1:9,即10%公開發(fā)售和90%國際配售。但是,如果公開發(fā)售部分出現(xiàn)超額認購的情況,就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認購熱度而調(diào)整,即回撥機制。
「如果超額認購多于15倍但少于50倍,回撥至公開發(fā)售的比例就是30%;
如果超額認購多于50倍但少于100倍,回撥至公開發(fā)售的比例就是40%;
如果超額認購多于100倍,回撥至公開發(fā)售的比例就是50%。」
因此,從公開發(fā)售的認購熱度,我們大致可以判斷散戶占總體發(fā)行量的比例,從而估算整只股票的流動性程度,以及炒作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產(chǎn)生回撥,那即是代表絕大多數(shù)流通股落入少數(shù)人手中,那么炒作也就更加容易。以近期星宇控股(2346.HK)為例,公開發(fā)售僅錄得10.38倍的超額認購,導致背后籌碼非常集中,首25名股東已持有公司逾90%股權,股權集中自然對股價有幫助,加上當時的稀土概念,股價一度漲近90%。
相反,如果公開發(fā)售反應非常熱烈,回撥的股份很多,那就要小心出現(xiàn)散戶人踏人的事件了。很不幸,維亞生物(1873.HK)就是如此,公司公開發(fā)售獲得超額認購約106.92倍,導致回撥比例飆至50%。再加定價高昂,自然是涼涼。
舉一個更極端的踩踏例子。
今年3月份,潤利海事(2682.HK)在港交所申請上市。由于找不到足夠的機構接貨,潤利將公開發(fā)售和國際配售的1:9比例互換,意味著90%的新股將會由散戶持有。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潤利海事的股東極度分散,又沒有價格穩(wěn)定機制,股價在上市第一天就暴跌了41%,給打中這只新股的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總言之,游戲要想玩得好,游戲規(guī)則不能少。
新股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情緒,概念,流動性。
二、方向二:長線投資
很多人看到這個方向,也許會疑惑:新股也能長線投資?
事實上確實有這個機會。
新股上市,雖然定價可能會對新上市公司的股東有利,但是對于大部分外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次公平起跑的機會。
除了核心的機構投資者和大股東,大部分的投資者之前并沒有渠道去了解新上市公司的各種細節(jié),包括財務、戰(zhàn)略、管理層等。那么和其他上市時間較長的公司對比,投資新上市公司就不會出現(xiàn)先來者收割后來者的情況。
翻看歷史數(shù)據(jù),很多牛股如頤海國際(1579.HK)、新城悅服務(1755.HK)等,上市初期受到的關注較少,因此估值都很合理,投資者有大把的機會建倉。
那么,怎么去篩選這些公司呢?
首先是仔細研讀招股書,招股書里面會有過去幾年,公司的業(yè)務介紹及財務概要。如頤海國際的招股書里面,就明確展示了上市前3年里30%以上的營收復合增長率。
其次,是看基石投資者。一些長線基金如高瓴、景林,假如他們持有大量公司的股票,而募資時放給市場的股票很少,那么就可以初步猜測這家公司是有投資價值的。
如方達控股(1521.HK),IPO時拿出25%的股票進行公開發(fā)售,其中的一半由高瓴、景林等長線基金持有,進入市場的流通股票僅占公司股份的10%左右。
公司上市首日,只是輕微上升了4%,但是后面的半年里面上漲了60%。如果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后陸續(xù)買入,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三、策略
總結以上幾點,筆者認為港股打新的策略有三種:
第一種是上市首日即賣出。這種策略適用于絕大部分新股,因為新股的定價往往過高,炒作氛圍太濃。
使用這種策略,由于新股上漲的期望是正向的,而且香港市場照顧散戶,基本上大部分投資者都有參與的機會,投資者持續(xù)的認購,總會是有回報的。
但是另一方面,新股的中簽比例太低,普通投資者只能獲得幾手的份額,即使抽中的新股有漲幅巨大,投資者也只能賺點小錢。
第二類是短線投機。當一只新股上市時市場情緒熱烈,本身所處的板塊最近也當紅,加之籌碼比較集中,那么我們不妨多持股數(shù)日,甚至追高買入,也許回報會很豐厚。
這種投資策略的好處在于,資金量不受中簽率影響,可以增加資金規(guī)模,提高回報。但是這種情況下,風險也會提升,非常考驗投資者的分析能力和手速。
第三種是長線投資。這種策略沒有資金空間的約束,也不用去拼手速,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分析公司的財報,跟蹤公司的增長。
新股定價雖然不利于普通投資者,但還是有部分股票可以用成長去彌補這個價值差的。
一旦淘到了像頤海國際這樣的寶貝,投資者可以在低估值的時候買入,充分享受"戴維斯雙擊"帶來的極致投資體驗。
熟練掌握這三種策略,并反復使用,投資者也許可以在復雜的香港新股市場上,做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更多財稅咨詢、上市輔導、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wǎng) 素材來源: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無法核實真實出處。由理臣咨詢整理發(fā)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