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會計熱潮下,標準成本法的引入和推廣被越來越多地提及。什么是標準成本?標準成本是針對實際成本或歷史成本而言的,是在成本實際發(fā)生前就已經估算好的一個成本水平,它是在正?;蚋咝实倪\轉情況下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fā)生的成本,是有效經營條件下發(fā)生的一種目標成本,也叫“應該成本”。
一成本管理原則有哪些,標準成本的用途以及標準成本法的價值:
1、 更好地控制和降低成本。標準成本可以作為成本控制的依據,成本控制的標準有兩類:一類是以歷史上曾經達到的最好水平為依據;另一類是以應該發(fā)生的成本為依據即標準成本或目標成本。 標準成本通過設置應達到成本水平標桿,并將實際成本與之對比,從而對人工和材料等資源的使用效率進行監(jiān)控,通過對差異的分析定位不利差異的原因和責任,并通過改善行動降低和消除浪費,這種方法對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2、 簡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叫例外管理,例外管理最初由泰勒提出,指管理層將日常發(fā)生的例行工作,擬就處理意見,使之規(guī)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然后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處理,而自己主 要去處理那些沒有或者不能規(guī)范化的例外工作,并且保留監(jiān)督下級人員工作的權力的一種管理制度或原則。實行這種制度,可以節(jié)省最高管理層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們能集中精力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同時使下屬部門有權處理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標準成本法為順利實施例外管理原則提供了工具和方法:管理者時間精力有限,他們沒有必要糾纏于標準以內的事情,只有那些高于或低于標準一定限度的結果才需要他們的關注。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執(zhí)行結果在標準以內的事情充分授權給下級經理,從而簡化了成本控制過程。
3、 績效管理工具。一個經過認真討論、科學嚴格的審核而制訂的標準成本可以成為衡量管理者和工人業(yè)績的標準,并進而成為他們獎懲的依據。標準成本也是配合成本中心、利潤中心等責任中心會計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它揭示了成本水平應該在哪里,誰對這個成本負責,哪些成本在標準以內,哪些成本超過了標準。一個設計執(zhí)行良好的標準成本系統(tǒng)在責任明確和廣泛參與下,可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正向的成本意識和成本改進文化氛圍,激勵員工想辦法達到或超過標準,從而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達成業(yè)績。對于不同類型的差異,管理者需要逐一審核界定其責任范圍并落實考核。比如對人工差異,生產線的班組長負主要責任,因為它主要產生于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效率;對于材料差異,設計人員和操作工人要負責,因為要么是某種設計造成了系統(tǒng)性的浪費或者是由于操作的精度造成了使用的差異;對于產能利用的差異(或稱吸收差異)則只能由工廠管理者或銷售部門負責,因為計劃產能是在工廠投資之初就確定的,實際生產中使用的產能是工廠管理的生產計劃決定的,而生產計劃又是根據銷售部門的需求或預測而決定的。
4、 作為經營決策的成本信息。由于標準成本合理地代表了產品的應該耗費的資源,避免了因各種干擾因素造成的成本波動,而很多企業(yè)仍在采用成本加成的方式進行定價,而這種定價方式的一個關鍵前提是成本的合理性。如果采用實際成本作為定價依據,一則是無法保證定價的及時性,因為實際成本的計算需要時間,更重要的是同一種產品在不同期間計算出的實際成本可能會變化很大,例如因某設備檢修,當期產量較上期減半,每個產品因而分到的設備折舊費用比上期增加一倍,如果這個折舊費用已占到產品成本的較大比重,則這種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兩期折舊成本波動,并不應成為該產品的真實成本,尤其是當公司的眾多競爭對手以合理的成本為基礎進行定價的時候。因此,標準成本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作為訂價依據,并可作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數據資料,以及估算產品未來成本的依據。
5、 標準成本協(xié)助計劃和預算工作,它可使預測、預算和滾動預算等計劃工作大大簡化。標準成本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成本發(fā)生之前就知道最應該發(fā)生的合理的成本水平,這個特點與預算的對業(yè)務的前瞻性要求非常一致。在標準成本的協(xié)助下,對產品成本和存貨的預算過程變得異常簡單,只要合理預測生產量和銷售量即可。預算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計劃,有了計劃的產量,生產部門需要準備多少工人,設備、原材料就可以通過標準成本的分解得以落實,所以標準成本可以很好地協(xié)助在預算階段對產能需求的預計和落實。在實際的生產計劃過程中,尤其是erp對生產計劃的排期以及材料庫存的準備過程中,良好標準成本系統(tǒng)(bom和工藝路線)的建立和維護是生產計劃工作的基礎。
6、 簡化會計核算和報告流程,大大提高結賬和報告效率。盡管使用標準成本法會要求平時增加對各項標準如標準材料成本、bom、標準人工成本和標準工時的維護,以及各產品標準產品的計算,但使用標準成本來記錄材料,在產品和銷售賬戶,的確可以簡化日常的賬務處理和報表的編制工作。在標準成本系統(tǒng)中,產品銷售成本和存貨賬戶按標準成本入賬,使賬務處理及時簡單,減少了許多費用的分配和計算過程,這就大大簡化了結賬流程,縮短了結賬周期,為企業(yè)快速結賬,及時了解經營結果盈利了寶貴時間。
7、 代替實際成本作為存貨計價的依據。由于標準成本中已去除了各種不合理因素,以它為依據,進行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的計價,可使存貨計價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基礎上。而以實際成本計價,往往同樣實物形態(tài)的存貨有不同的計價標準,不能反映其真實的價值,尤其是在產能利用不均的時候,例如成本管理原則有哪些,某生產線的月產能是1萬件,但實際產出在各月間波動很大,最高時9500件,最低時約500件,很明顯,以實際成本為依據的存貨計價,同樣數量的存貨,在不同月份間的存貨金額可能差異非常大,而以標準成本為基礎,標準成本的計算會剔除各種波動因素,取一個相對現(xiàn)實合理的水平作為標準,則存貨則有一個相對持續(xù)合理的計價依據,而對于因各種波動因素造成的實際成本的高低起伏,會計上通過各種差異科目,在多數情況下可以簡化地把差異直接計入期間費用。同時,標準成本法也大大簡化了存貨計價過程,因為存貨的單位成本是事前就計算好的,只要明確存貨數量就很容易地得到存貨金額。當然標準成本法的邏輯前提是某一期間生產出來的所有同一種標準產品,其成本是相同的,而這一邏輯也確定是符合人們的認知和商業(yè)規(guī)律的。
二, 標準成本法的引入和實施過程中注意事項
1、 標準成本法的采用需要完善的系統(tǒng)支持和相當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力,初次使用標準成本法以及維護一個良好的標準成本系統(tǒng)需要費時、費力和相當的資源投入。因此,對小企業(yè)來說,這種方法未免顯得太麻煩,采用標準成本法需要投入的成本高于帶來的好處。
2、 為了確定責任,差異應分為可控與不可控差異,因為人們只能對他們能夠控制的差異負責,但區(qū)分可控與不可控有時是很困難的。
3、 標準成本法在某些生產非標準的,客戶化訂制產品的企業(yè)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設置標準的工作量因產品種類多,個性化強和單個產出少而顯得繁重,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可采用相對標準成本(superbom)+客戶化選項成本的方式來簡化流程。
4、 標準的合理性問題。標準是人訂的,需要加入人的判斷,有的時候不準確可過時的標準會給企業(yè)帶來更大的損害。如果標準訂得太高以至于無論如何都難以達成,則又會對員工的積極性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如果標準訂得太低,則起不到激勵和成本控制的作用。
5、 時效性。標準成本的差異報告一般是在月結后出具,雖然相比實際成本法,這并不算慢,但與管理控制的時效性需求相比,有很多是不太能滿足日常的及時的管理和改進需求的。從管理角度看,一個及時的大致正確的差異報告,要比嚴重滯后的準確的差異報告要有用得多。所以近來,很多公司開始借助于先進的業(yè)務和管理信息系統(tǒng),開始引入差異及其他經營情況的周報甚至是日報,以增加及時性和相關性。
6、 如何設定差異關注閥值。在標準成本法和例外管理原則下,管理者只對顯著的差異進行關注和處理。但人們對什么是顯著差異是有不同的理解的,很多時候要依靠主觀判斷。在使用標準成本法的差異管理時,管理者要特別注意在差異閥值設定方面,要深思熟慮,避免因此引起的矛盾導致問題。
7、 對差異的考核可能會引起員工對敏感性差異的隱藏或混報,因為差異最終要與績效考核掛鉤,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員工為了業(yè)績結果,在掌握了報告規(guī)則后可能會對某些成本項進行隱藏或混報,從而掩蓋問題,這就會造成標準成本控制和預算控制的失效。同樣,當定好差異關注閥值后,對某些非顯著差異的忽略也可能會引起問題。
8、 不重視有利差異的關注和對業(yè)績良好的員工的激勵。在例外管理原則的驅動下,管理者通常非常重視不利差異的追蹤處理,而對有利差異重視不夠,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造成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員工士氣低下。
9、 在某些情況下,有利差異可能會導致對公司更壞的結果,尤其是在對標準產品質量和服務有嚴格定義和承諾的時候。例如麥當勞對每個漢堡使用的肉量有嚴格的標準,這時產生的有利差異意味著員工沒有按標準往漢堡里加肉,其結果就是生產了不合格的漢堡,以及吃到這種漢堡的顧客的不滿和投訴。
10、 標準成本主要是考核生產部門的,對標準成本目標的過分強調可能會導致對其他重要目標的忽視,例如犧牲質量,及時交貨和客戶滿意。為此在使用標準成本和差異報告進行考核時,要注意引入這些非標準成本目標作為平衡。
11、 標準成本法確實是一個改善和控制成本的好工具,但僅僅是達到標準有的時候是不夠的,在激勵的競爭環(huán)境下,持續(xù)改進才是生存之道。為此,很多公司采用了下面這些措施進行彌補:關注差異的變化趨勢;定期更新標準;設置目標成本。
總之,標準成本法只是管理會計的眾多管理工具之一,就如同預算和績效管理一樣,在使用時一定要考慮適用條件和注意事項綜合考慮。
更多財稅咨詢、上市輔導、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 素材來源: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由理臣咨詢整理發(fā)布,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處理。